【北極熊開箱】中性清淡的聲音,卓越的工程設計- TOPPING DX7 Pro+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北極熊開箱】中性清淡的聲音,卓越的工程設計- TOPPING DX7 Pro+

文章Yazi 發表於 週一 10月 23, 2023 5:45 pm

圖檔
(Credit: Meteor Studio 米堤插畫x設計,圖片均自行拍攝 & 後製。)

文章同步發表於小弟的部落格,歡迎大家到小弟的部落格中觀看:
Yazi Lightar 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首先,非常感謝女王大人在百忙之中協助,讓小弟有拿得上檯面的照片和大家分享;最後要感謝每一位閱讀文章的讀者,有你們的支持是本熊撰寫文章的動力,也推薦您多參考其他專業評論人員的文章,以期獲得一個更加客觀的結論。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

【北極熊開箱】中性清淡的聲音,卓越的工程設計- TOPPING DX7 Pro+

圖檔



前言

隨著近年音響領域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開始有人用「內捲」來形容目前音響界的狀態,雖然對廠商來說非理性的過度競爭不是好事,但對我們消費者來說卻能意外地發現一些過往看不到的優質產品,而今天要介紹的 「TOPPING DX7 Pro+」 是由對岸Topping (拓品)所推出的桌上型一體機(DAC + Amp),內部搭載旗艦級 ESS ES9038Pro DAC 晶片,使用上自行研發的新 IV 模組,並使用新一代外觀設計語言,在同類型產品中體積屬於輕巧的類型,設計簡潔的外觀和搭配上沒特別強調的內部用料,價格則落在中階價位區段,單純看似沒有任何奇特之處,但如果您有在關注音響器材測量,應該都會注意到在眾多測試網站上 Topping 往往都盤踞在前段班,競品不乏一些價格高出其幾十倍的旗艦器材,Topping 一貫作風就是特別強調產品的測試數據,當然,優異的測量數據並不等於出色的聲音表現,但
124SINAD (SIGNAL-TO-NOISE-AND-DISTORTION RATIO)級別的優異數據真的很難讓人不去注意,同時內建一個能夠驅動大多數耳機的近 2W 輸出功率耳擴,搭配 NFAC 電路修正非(+)版輸出阻抗過高的問題,就紙面數據來看 DX7 Pro+ 可說是該價格區間內難得一見的優異產品,但…事情真的如數據上那樣來得美好嗎?就讓本熊來跟各位分享這幾個月來的使用心得:



產品設計和特色

▼ DX7 Pro+ 的包裝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就對岸品牌常見壓印紋路黑色印硬紙盒,再加上黑色泡棉來保護產品,包裝設計水準和多數的 3C 產品相去不遠。
圖檔
圖檔

▼ 包裝內附有產品保固卡、說明說、一只藍牙功率增強天線、和重要的紅外線遙控器,不少功能都需要經由遙控器來設定。
圖檔

▼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機器本體,DX7 Pro+ 的造型設計相當簡潔圓潤,沒有太多菱角和多餘的裝飾,正面帶有一個螢幕和音量/操作旋鈕,雖然沒有特別的新意,但整體來說也算是低調耐看,機身上還貼著通過兩種 Hi-Res 認證的小金標。
圖檔
圖檔
圖檔

▼ 機身正面帶有一個白色 OLD 顯示螢幕,用以顯示目前的輸出端子/音量/取樣品率,亮度能夠經由設定進行調整,沒有太多花俏的地方,但很好的勝任該完成的工作。
圖檔

▼ 機身背後帶有多種輸出端子,各種端子都有預附上相對應的防塵蓋,左手邊為 XLR/RCA 類比輸出端子,其中 XLR 具備平衡輸出的能力,也能夠在設定中進行切換成單端。
圖檔
圖檔

▼ 機身背面中間的部分具備 USB、同軸、AES、光纖和 HDMI(IIS)2 和藍牙等數位輸入端子,藍牙的部分能夠接上內附的增幅天線來強化訊號接收。
圖檔
圖檔

▼ 右側則是 12V 開關機觸發端子,能夠用於串聯多個音響設備,最右邊則是電源輸入接口和電源開關。
圖檔

▼ 耳機類比輸出位於正面左側,DX7 Pro+ 具備 4 pin-XLR、6.35mm 和 4.4mm 輸出接口,其中 4 pin-XLR 和 4.4mm 並未輸出平衡訊號,主要是增加使用便利度而設。
圖檔

▼ 旋鈕的部分採用數位旋鈕設計,用於控制音量和一些功能操作,正面貼上一塊同心圓的銀色飾板裝飾,段落區分模糊但整體手感還在可接受範圍。
圖檔


看完了以上介紹相信大家都對 DX7 Pro+ 的外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熊在這邊幫各位稍微整理一下產品的特色,供大家在選購時做參考:
● DX7 Pro+ 採用 ESS 旗艦級 ES9038PRO 高性能 DAC 晶片,可以提供出色的音質表現。
● 全新自行研發的「IV-01」 I/V 電路,能夠有效發揮 ES9038PRO 的全部能力。
● 採用 NFCA 電路:NFCA 電路是 Topping 研發的一種新型電流/電壓混合型的回饋架構耳機功率擴大器電路,可以有效地抑制失真和噪聲。
● 1900mW x2 @32Ω/320mW x 2@300Ω 的驅動能力,能夠驅動市面上絕大多數耳機,同時在最大功率下也具備 THD+N<1% 的低失真。
● 使用第二代八核心的 XMOS XU208 接收晶片,支援 DSD512 和 PCM 768kHz 解碼。
● DX7 Pro+ 支持藍牙 5.1,可以無線連接手機或其他設備,並支援 LDAC/AAC/SBC/aptX/aptX LL/apt HD/aptX Adaptive 無線通訊協議。
● 支援 12V 輸入/輸出開機觸發、內附遙控器遠距操控、和聲音模式調整等多項額外特色功能。



硬體架構探討

由於缺乏官方詳細的架構解說,本熊只能就網路上搜尋到圖片來介紹,首先就是 Topping DX7 Pro+ 搭載了一顆 ESS ES9038PRO 晶片,採用專利的 32-bit HyperStream® II 架構,這是當前 ESS 家族的旗艦晶片之一,由於官方提到使用 ES9038PRO 的 4 聲道並聯模式(ESS ES9038PRO 具備 8 聲道)來達成 2 聲道輸出,ES9038PRO 具備電壓或電流工作模式,部分產品會為了節省開發費用而直接採用電壓工作模式,而為了發揮 ES9038PRO 完整的潛力,DX7 Pro+ 並未採用 ES9038PRO 內建的 I/V 轉換器,不過由於 ES9038PRO 並聯應用下輸出阻抗會降低(4 通道大約是 50Ω),普通的 I/V 運放晶片很難維持低失真和線性,所以 Topping 使用上自行研發的 I/V 電路 - 「IV-01」,以榨乾 ES9038PRO 的全部能力。

▼ DX7 Pro+ 的主板配置及新開發的 IV-01 I/V 轉換電路。
圖檔
圖檔
Credit:Topping。

DX7 Pro+ 使用上一顆 Altera Max II FPGA 來管理時鐘,以確保一切資料傳輸的正確性;接收端部分則使用廣泛被採用的 XMOS 解決方案,使用第二代八核心的 XMOS XU208 接收晶片來達成支援 32-bit 768kHz PCM 和原生 DSD512 規格,並且支援多種數位輸入端子,包括 USB、同軸、光纖和 HDMI(IIS)2;此外,DX7 Pro+ 主板上有一顆 Arm® Cortex®-M0+ 32-bit MCU 晶片,不過 XMOS 理論是也具備 MCU 操作邏輯和 DSP 運算能力,不知道為何要額外加一顆 Arm MCU 晶片?也許是有其他的工作流程需要分擔?這就不得而知。另外 DX7 Pro+ 還內建了一顆 QCC5125 藍牙晶片(Ver. 5.1),來支援無線 LDAC/AAC/SBC/aptX/aptX LL/apt HD/aptX Adaptive 等無線通訊協議,並捨棄 QCC5125 內建的 DAC 而改用 ES9038PRO 進行音訊處理。

▼ DX7 Pro+ 上所使用的明緯開關電源。
圖檔
Credit:Topping。

供電部分 DX7 Pro+ 和 D90SE、DX5 一樣捨棄線性環形變壓器而採用明緯的開關電源,雖然聽起來像是降級,但在電壓調節器部分則換上更高性能的隔離變壓器(DC to DC),繞過了使用大電解電容器的需要,所以你在主板上看不到任何 ELNA、Nichicon 或是 Panasonic 的大型電解電容,在某些方面這對長久使用後的電源穩定度反而是有益的;而 DX7 Pro+ 和非(+)版最大不同,就在於內部使用 Topping 自行研發的 NFCA (Nested Feedback Composite Amplifier)電路耳機功率擴大器,官方提到是一種電流/電壓混合型的回饋架構,Nested Feedback 技術由兩級反饋組成,第一級反饋是傳統的功率反饋,可以有效地抑制失真,第二級反饋是電流反饋,可以有效地抑制噪聲;而 Nested Feedback 技術在 DX7 Pro+ 還可提供高電流輸出用以驅動低阻抗耳機,能有效改善非(+)版的短版 – 輸出阻抗過高(<4.7Ω),DX7 Pro+ 擁有非常出色的低輸出阻抗(<0.1Ω),在應付一些多單體的耳機時擁有非常大的優勢;此外就目前資訊來看 DX7 Pro+ 的平衡輸出端子只是為了方便而設計,耳擴的線路是採用單端放大,至於單端和平衡放大線路孰優孰劣這個老問題,本熊個人看法是目前平衡放大最大的優勢就是 Crosstalk 和驅動功率,但 DX7 Pro+ 在 Crosstalk 部分也擁有驚人的 -120dB 表現,這讓 DX7 Pro+ 在 Crosstalk 的表現上已經和平衡耳擴相差無幾,輸出功率部分,以 DX7 Pro+ 大約 1900mW 的輸出功率來看,基本上足夠應付絕大多數市面上的耳機,只有當您需要驅動一些低阻抗低靈敏度的耳機(e.g. Dan Clark Aeon/Hifiman Susvara)才會需要平衡放大的幫助,而 DX7 Pro+ 也可以經由 XLR 輸出平衡訊號給外接平衡放大耳擴來使用。



測試環境和使用情況

本次測試產品由本熊自行購入,雖然這類電子產品不太需要 Burn-In,但為了確保任何意料之外的情況,我們將之進行了大約 120 小時的 Burn-In,然後沒有發現任何可聞差異;測試過程主要使用 PC 搭配 MusicBee 音樂播放器作為測試平台,iPad Pro 作為 iOS 的測試平台;搭配的耳罩式耳機主要以 SENNHEISER HD650、SONY MDR-Z7、和 Yamaha YH-5000SE 為主,IEM 部分主要以 Noble Audio Kaiser Encore、Unique Melody MEST、和 qdc 8CH,如想了解對比耳機的評價,歡迎翻閱本熊的舊文章。

由於 DX7 Pro+ 使用 XMOS USB Audio 的解決方案,在 Android/iOS 平台上無須安裝驅動程式即可使用,但在 Windows 平台則需要安裝 DX7 Pro+ 的專用的 USB 驅動程式,這樣在 ASIO 下才能正確運作;整體來說 XMOS 作為一個通用的解決方案,XMOS 已經比很多廠商開發出來支援度不夠廣泛的驅動來得穩定,也鮮有出現當機或是不相容的問題,比較麻煩的大概就是廠商需要一定的程式撰寫基礎,不然用起來確實是比較困難,然後又沒有 FPGA 全自行編寫那樣來得自由。

實際操作上 DX7 Pro+ 和多數桌上型 DAC/Amp 沒有太大差異,輕巧的體積(22cm x 18cm x 4.4cm)讓他在擺放上相當便利,插上輸出裝置多數形況下就能直接使用,DX7 Pro+ 能夠在接收到外接裝置訊號時自動開啟,並且於沒有偵測到輸入裝置一分鐘後自動進入待機,這點讓使用上相當便利,在設定中也能切換成 DX7 Pro+ 額外配 12V 觸發輸入端子做為開機/待機的選項;DX7 Pro+ 在使用時溫度稍微有所上升,但並不到燙手的程度;DX7 Pro+ 正面的單色 OLED 顯示面板能夠反映出目前輸入裝置/採樣頻率/PCM or DDS/當前音量等資訊,操作上相當流暢便利,只是選單部分除非使用電源+按著旋鈕的神奇組合進入,不然使用遙控器基本上必須的,這點有些可惜。

如上述所說,由於具備一些可調功能,像是濾波器、端子開啟/關閉、輸入裝置選擇、MODE模式調整,所以 DX7 Pro+ 額外付上一個遙控器輔助操作,遙控器質感普通但很好的勝任被賦予的工作,搭配機身正面的白色 OLED 顯示面板,能夠迅速地調整各項設定,但建議設定選單部分需要多花點時間研究,這樣才能設定出適合自己的使用情況,以下本熊在這邊給出一些設定上小提示:
◆ 如果只使用到 DAC 功能,建議可以利用遙控器設定成 Line-Out 模式,並決定是使用到機身背後 RCA 或是 XLR 其中的哪一組,建議可以關閉另一個未使用的端子。
◆ PreAmp 還是 DAC 模式只能經由電源+按著旋鈕組合進入設定。
◆ 如果沒有需要使用藍牙接收功能,可以將藍牙功能關閉(電源+按著旋鈕組合)。
◆ PCM 濾波器設置建議選擇 Filter 3(預設)或是 Filter 7,以獲得最好的高頻延伸和整體表現(選項1中)。
◆ 可以依自己的聽音喜好設計成電子管模式/晶體管模式,如果覺得 DX7 Pro+ 的聲音太過直白,電子管模式能夠提供較滑順和溫暖的聲音表現(選項4中)。



藍牙無線連接體驗

藍牙無線連接部分,DX7 Pro+ 支援幾乎目前常用的藍牙通訊協議(LDAC/AAC/SBC/aptX/aptX LL/apt HD/aptX Adaptive),幾乎所有裝置都能夠找到適合的配置,在輸入設置成藍牙模式下,長按遙控器亮度設定鍵 3 秒即可進入配對模式,配對過程測試期間並未發現任何問題,此外由於 DX7 Pro+ 有內附一支藍牙天線(大概是 3dB 規格),所以整體無論在連接穩定度或是範圍都比內置型天線的產品好上不少,如同多數搭配高階 DAC 晶片的機型,DX7 Pro+ 捨棄 QCC5125 內建的 DAC 而改用 ES9038PRO 進行音訊處理,所以即便是無線藍牙也能夠提供 115SINAD 的優異表現,讓無線藍牙模式不再處於打水飄的附加功能,對於需要使用無線功能的裝置來說相當便利。



主觀聲音評論

由於主要是測試耳機部分,所以以下描述主要是針對耳機輸出端子,這邊再次說明一下,就目前的資料顯示 DX7 Pro+ 的平衡輸出只是為了方便使用,內部連結和單端是一樣的,實測起來也大致如此,XLR、4.4mm、6.35mm 基本維持一致的穩定表現,推測可能採用和同品牌 A90 的 NFCA 架構類似,但從 TPA6120A2 改用 OPA1612(?),在聲音風格上 DX7 Pro+ 呈現出清淡中性的風格,在微細節和瞬態方面的表現,DX7 Pro+ 很成功地將高解析力和靈動感發揮的淋漓盡致,尤其是搭配那些原本就偏暖和的耳機,DX7 Pro+ 更能填補其缺乏的輕盈感,同時將解析力往上拉高一個層級。

在低頻部分 DX7 Pro+ 呈現出迅捷、清晰的高質感低音,在量感方面讓人覺得有些偏少,但層次和紋理的豐富程度則是高水準的演出,尤其在極深處的解析力往往能令人吃驚,同時衝擊力度也並未受偏低的量感所影響,對於一款 DAC/Amp 一體機來說這是足夠出色的表現,並且已經好於多數獨立耳擴,但在低音厚度方面還是略有不足;DX7 Pro+ 的中頻部分呈現出清新淡雅的風格,不刻意強調動態和厚度,也許是自研 I/V 所帶來的功勞,也未如以往 ESS 家晶片呈現出的異常乾硬,DX7 Pro+ 維持著非常中性的表現,在歌曲需要時總能不疾不徐的完美演出;中高頻部分延續中頻一貫的淡雅風格,將輕透感表現得相當出色,雖缺少部分器材所呈現嬌氣,但一切似乎都以維持中性在打轉;而在高頻處則得益於驚人的解析能力,雖然聲音這時候有些偏緊,但在細節和瞬態的表現上確實令人滿意,將歌曲的輕巧靈動還原得非常出色;解析力部分可說是 DX7 Pro+ 相當值得讚賞的地方,接近物理極限的 THD+N<0.00006% 表現確實夠在這邊體驗現出來,你能夠很輕易體驗到“透”的感受,紋理清晰搭配著極黑的背景,細節如同全席影像般展開;也許是沒有刻意在動態上進行描寫,聲場的部分大致上就維持搭配耳機的預期大小,但忠實的呈現方式並沒有什麼可抱怨之處。

在聲音素質方面,DX7 Pro+ 就本熊自己的看法無疑的是非常出色,在接近價格的同類型機種中應該也是翹楚,比較大問題大概就是沒有什麼個性,一切都不溫不火,動態既沒有加料來凸顯澎湃感,中高頻也沒特別處理來展現嬌氣,中頻直白的讓人覺得過於平淡和缺乏厚度,但如果要說 DX7 Pro+ 這樣的聲音有問題,還是必須公道地說音響是科學不是玄學,標準的指標數值就在那邊,DX7 Pro+ 的聲音切切實實地是沒問題的高水準,不過人畢竟是感性的動物,而且當 SINAD 值超過 110 後,說實在差距並沒有想像中的明顯,像本熊一點也不覺得 SINAD 值 110 的 Chord Hugo TT2 在素質上有任何缺陷,所以說如果有人不喜歡高 SINAD 值得器材,只能說是指標和聽感的連結有落差,畢竟每個人追求的永遠是自己的聽感,從來都不是指標數值上的優劣。

對於那些想要尋找滑順醇厚的消費者來說,DX7 Pro+ 的風格可能會一時間不習慣,這時候也許可以將聲音模式設定成電子管音色,雖然看起來 DX7 Pro+ 的電子管音色只是很粗暴的將諧波提高(尤其二次諧波),有部分人會認為是畫蛇添足,但對於音色起到的改變作用還是立竿見影,開啟後 ESS 家獨特略為發乾偏硬的音色消失殆盡,反倒呈現出一種流暢憨醇的感受,對於想要輕鬆體驗音樂的時候,這個 hufi (非貶意,每個人追求的最終音色不同,本熊想放鬆聽音樂時偶爾也會開啟)選項也添加了一些可玩性。



寫在最後

當初購入 DX7 Pro+ 的動機就是為了體驗一下目前行業標準測試下高水準的產品表現是如何,特別是這種評價相當兩極的產品,作為音響評測人總是會想要把玩看看,體驗完結果大致上也和預期相似,DX7 Pro+ 雖然缺乏獨特的個性,但極致且均衡的音質表現,外加沒有特別可挑剔的使用體驗,讓 DX7 Pro+ 成為卓越工程設計之下的優質產品,但也讓本熊意識到,到了一定的層級之後,在確保各方面硬素質都達水準以上的情況下,獨特的個性和適合自己喜好的風格變得更為重要,這大概也是目前內捲如此嚴重的對岸音響品牌所欠缺的,但不得不說在這樣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能夠用相對合理的價格,獲得如 TOPPING DX7 Pro+ 這樣高水準的產品,對我們消費者來說也是一件樂事,Cheers!





技術規格

尺寸:22.2cm x 18.0cm x 4.4cm
重量:1.07Kg
電源:100-240VAC 50Hz/60Hz
輸入接口:USB/BT/OPT/COAX/IIS/AES
Line Out輸出接口:XLR/RCA
耳機輸出接口:6.35mm耳機接口/4.4mm耳機接口/四芯XLR耳機接口
顯示:白色OLED
待機功耗:<2.5W
正常工作功耗:<10W
最高支援格式:
USB: 32-bit/768kHz PCM, DSD512 Native, DSD256 (DoP)
COAX/OPT/AES IN: 24-bit/192kHz PCM, DSD64 (DoP)
IIS IN: 32-bit/768kHz PCM, DSD512 Native, DSD256 (DoP)
BT IN: LDAC, AAC, SBC, aptX, aptX LL, aptX HD, aptX Adaptive

DAC規格
RCA:
THD+N @1kHz (A-wt): <0.00008%
THD @20-20kHz 90kBW: <0.0008%
SNR @ 1kHz (A-wt): 127dB
Dynamic range @ 1kHz (A-wt): 127dB
Frequency response: 20H-20kHz (±0.1dB), 20Hz-40kHz (±0.3dB)
Output level: 2.1Vrms@0dBFS
Noise @A-wt: <1.0uVrms
Channel crosstalk: -126dB@1kHz
Channel balance: 0.3dB
Output impedance: 100Ω

XLR:
THD+N @1kHz (A-wt): <0.00006%
THD @20-20kHz 90kBW: <0.0003%
SNR @ 1kHz (A-wt): 133dB
Dynamic range @ 1kHz (A-wt): 133dB
Frequency response: 20H-20kHz (±0.1dB), 20Hz-40kHz (±0.3dB)
Output level: 4.2Vrms@0dBFS
Noise @A-wt: <1.0uVrms
Channel crosstalk: -139dB@1kHz
Channel balance: 0.3dB
Output impedance: 100Ω

耳機功率擴大規格:
6.35mm 耳機接口:
THD+N @1kHz (A-wt): <0.00009% @150mW (32Ω), <0.00007% @ 15mW (300Ω)
THD @20-20kHz 90kBW: <0.0006 @150mW (32Ω), <0.0004% @15mW (300Ω)
SNR @max out 1kHz (A-wt): 127dB @1kHz
Dynamic range @1kHz (A-wt): 127dB @1kHz
Frequency response: 20Hz-20kHz (±0.1dB), 20Hz-40kHz (±0.3dB)
Output level: 6.2Vpp (low gain), 27.8Vpp (high gain)
Noise @A-wt: <1.4uVrms (low gain), <2.5uVrms (high gain)
Channel crosstalk: -120dB @1kHz
Gain: 6.9dB (low gain), 20dB (high gain)
Channel balance: 0.3dB
Output impedance: <0.1Ω
輸出功率:1900mW x2 @32Ω THD+N<1%/1350mW x2@64Ω THD+N<1%/320mW x2@300Ω THD+N<1%
Load impedance: >8Ω

4-pin XLR 耳機接口:
THD+N @1kHz (A-wt): <0.00009% @150mW (32Ω), <0.00007% @ 15mW (300Ω)
THD @20-20kHz 90kBW: <0.0006 @150mW (32Ω), <0.0004% @15mW (300Ω)
SNR @max out 1kHz (A-wt): 127dB @1kHz
Dynamic range @1kHz (A-wt): 127dB @1kHz
Frequency response: 20Hz-20kHz (±0.1dB), 20Hz-40kHz (±0.3dB)
Output level: 6.2Vpp (low gain), 27.8Vpp (high gain)
Noise @A-wt: <1.4uVrms (low gain), <2.5uVrms (high gain)
Channel crosstalk: -120dB @1kHz
Gain: 6.9dB (low gain), 20dB (high gain)
Channel balance: 0.3dB
Output impedance: <0.1Ω
輸出功率:1900mW x2 @32Ω THD+N<1%/1350mW x2@64Ω THD+N<1%/320mW x2@300Ω THD+N<1%
Load impedance: >8Ω







相關文章

【北極熊開箱】ORTHODYNAMIC™歸來 - Yamaha YH-5000SE
https://bit.ly/44Pfvz3

【北極熊開箱】就。很。Elite。- Meze Audio Elite
https://bit.ly/3BvX3h5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機類別
https://bit.ly/3U34hCq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機?讓新耳機進入最佳狀態
https://bit.ly/3W88bM4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SONY MDR-Z7 & Audio-Technica AD2000X

部落格: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頭像
Yazi
SR225
SR225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0, 2011 6:53 pm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