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平價喇叭線
發表於 : 週六 8月 23, 2003 3:42 am
這篇本來是寫給DH那邊電腦喇叭換線時可用的另一個選擇..
在這邊好像水準都高多了... 這種一米幾十元當單位的線不夠看...
不過其中提到一些基本的東西也還蠻有得看的...
各位看官將就看吧...(逃
http://forums.dearhoney.idv.tw/viewtopic.php?t=32229
平常在這裡推薦電料航買的喇叭線就都是哪幾款...
且都大多由價位區分...
常見牌子大多在Bona/Axe/DC/....打轉...
不過各位請把寫著"For Audio/xH-XCC/OHXC/"等以海票線材商印上去的東西遮住...
仔細看看這些線到底是什麼東西吧...
先隨便拿我手邊剛換下來的"Bona O.F.C. HI-FI Speaker Cable 3.0mm^2 U.S.A. FCC Standard SP266"來看吧...
這條線非常普通.. 看起來就像一般家庭劇院在用俗稱的Clear Jacket的透明尿素橡膠絕緣銅線...
這東西便宜的很... 可能一米值個二三十塊台幣吧....
先姑且不論那OFC製程真假.. 上面印了USA就是第一個問題...
Bona設計到製造在台土生土長... 最多可能還幫美國其他廠商代工些線材..
印USA上去就是第一個問題...
後面印了FCC Standard更是自打嘴巴...
Ok... 吐嘈完畢...
Bona好像被我說的一文不值.. 不過他在國產電料航買的到的喇叭線中算是還好的...
個人認為DC低價線設計作工上頗差... 到高價線又設計方向錯誤....
有點瞎子摸像學外國大廠學了個四不像的味道..(當然另個可能是為了避免找他代工的告
Axe沒碰過.. 別問我..(逃
在這裡要撇清一個觀念.. 多條未絕緣導體成一束時, 其特性將趨近於單蕊實心導體...
有了這個概念以後可能第一個問題就是... 那為什麼市面上賣的線材多為多蕊線?
其實同線徑多蕊線少數贏單蕊線的地方在於其相對柔軟的特性...
那為什麼我唸DC的線呢? 因為我認為他高階線有暴殄天物的味道..
Cardas/Kimber/AQ等多家線商在設計線材得到的結論都相近...
就是使用多種不同線徑的導線來走相同的訊號... 以得到較分散的線材共振點與較佳的頻率響應...
(至於用上了有大有小的線為什麼肌膚效應會減少就不多說了
DC高階線是用上了多種線徑..不過他在製作上將四種不同線徑的線個別集為相同大小的四股....
結論是還不如用上四股一樣的線成本會比較低吧..|||||||
實際上就是用了多蕊各自絕緣的李茲線.. 若走的是相同訊號其特性也是趨近一束導體...
理茲線絕對有他的好處... 不過若是那儀器測量一條多蕊里茲線他的高頻還是會走在外圍那那圈導體...
不過這時若將李茲線加以編織... 讓導體群輪流走在外圍便可以減少肌膚效應對單條導體中的訊號影響..
(應該說是平均化各導體中"被衰減"的高頻
那好像到後來結論似乎都是回到單蕊線上了?
其實也不然... 單蕊線有他的問題要解決...
第一個在於若是圓形導體的單蕊線.. 其共振點是固定的...
而這個問題也將與電容量隨著線身加長更加嚴重...
而就算用上了角線或薄膜式導線減少上面的問題..還是有一堆其他問題該解決...
(其他種類設計當然也有很多該解決的問題
線材另一項該看的是絕緣體...
每種絕緣體都會吸收一定量的電(絕緣體也較dielectric,是因為除了真空以外的絕緣體都會有電容效應
這個被吸收的電將會被重新釋放回導線中而改變原先的訊號...
而這個釋放回去的量和所影響頻率就是一各種絕緣而不同...
一搬來說鐵佛龍這種"好的絕緣體"釋放回能量的頻率在人耳不易注意的高頻..會增加些高頻..
而PVC是釋放回中低頻.. 可能會增加低頻量感與降低些解析力...
PE聽感上偏暗..會稍微的吃掉些高頻...
那喇叭線用上的尿素橡膠(PU)呢?
一搬高階線材在絕緣選用上多用含氟polymer(TFE/PTFE)/PE/PP...
鮮少看到用絕緣特性較差的PVC和PU...
線材最該談的是內導... 不過這方面牽扯到的東西極多&複雜...
這裡不詳說...
只要記住線材導通訊號用的不是電子的流動.. 而是磁場的變化...
這部分就講了一大部分了...
這樣說來好像電料航賣的低價喇叭線都沒啥可取的地方了!?
說導體純度好像哪家出品的都不一定可信...
就算是找名廠(Canare/Mogami/Kimber)低價線都說不定是仿的?
加上這些有名氣的廠線切售也都要點coco.. 不適合小氣一族(?)的人用...(逃
絕緣PVC/PU半斤八兩... 大多是連絞都沒絞的八字設計.. 所以設計上也沒啥可取的
加上多蕊喇叭線大多每股內的多蕊線絞線通常都沒絞緊..
有空氣在多蕊先間時會造成細導線與細導線之間的電"互相的跳來跳去".. 會造成不一定程度的失真...(多為相位
另一個沒絞緊時要面對的問題在於空氣極可能經由這些空細進入.. 造成氧化...(氧化銅可不是良導體XD
一經氧化不管原來是幾N銅就都沒意義了不是嗎?
我這裡要推薦使用的可能是各位到電料航買線時連一眼都看不上的東西...
我一開始進電料航買便宜喇叭線也是往一些看起來漂亮的台製切售喇叭線上看..
不過有時候請轉身往背後看看... 架上那一捆捆的便宜電線....
其中不乏太平洋電纜或是其他台灣名代工廠廠商生產的單蕊電線...
這種線聽起來凝聚力遠優於市售的各種便宜喇叭線...
在他的價位帶更是沒有對手...(真是便宜到不能再便宜了
目前接在我還在幫忙調教的一對亞瑟s520上是x日的1.6mm x 2的實心電線...
換上去後比原來用剩的Bona好聽多了...
解析度上升.. 低頻變的更結實... 但是聲音感覺比較硬一些...
不挑剔其實買x2的電線一聲道直接用上去就好了...
龜毛點可以買太平洋的單蕊自己編織... 兩股絞成一股就不錯了...
盡量不要用超過2mm線徑的單蕊線.. 單蕊喇叭線要注意肌膚效應可能造成的高頻衰減...
其實用公式算出的20khz的"肌膚"大概有.4mm厚...
若想要完全的解決肌膚效應的影響.. 導線直徑不該超過.8mm(20AWG)...
當然不是用的太粗電容量太大實際上喇叭線上聽起來都還好...
目前用的1.6mm直徑算圓面積出來大概是2mm^2... 比Bona來的小些...
高頻延伸好些是應該的... 不過單蕊線比較不能像設計過的多蕊線用上粗線徑...
經由分析判定電線可相等或優於低價喇叭線.. 實際實驗使用也相符...
以上ザエ...
附加:
salas兄我對不起你..
上次您私人訊息問的那些問題到現在都還沒答...
一方面是想寫成整篇的比較有看的價值...
另外是一直沒時間寫...
這篇請您將就看看吧..
<---------(不要命了..前鎮子還吃了尚大帥的翻譯工作|||||||||||XD
在這邊好像水準都高多了... 這種一米幾十元當單位的線不夠看...
不過其中提到一些基本的東西也還蠻有得看的...
各位看官將就看吧...(逃
http://forums.dearhoney.idv.tw/viewtopic.php?t=32229
平常在這裡推薦電料航買的喇叭線就都是哪幾款...
且都大多由價位區分...
常見牌子大多在Bona/Axe/DC/....打轉...
不過各位請把寫著"For Audio/xH-XCC/OHXC/"等以海票線材商印上去的東西遮住...
仔細看看這些線到底是什麼東西吧...
先隨便拿我手邊剛換下來的"Bona O.F.C. HI-FI Speaker Cable 3.0mm^2 U.S.A. FCC Standard SP266"來看吧...
這條線非常普通.. 看起來就像一般家庭劇院在用俗稱的Clear Jacket的透明尿素橡膠絕緣銅線...
這東西便宜的很... 可能一米值個二三十塊台幣吧....
先姑且不論那OFC製程真假.. 上面印了USA就是第一個問題...
Bona設計到製造在台土生土長... 最多可能還幫美國其他廠商代工些線材..
印USA上去就是第一個問題...
後面印了FCC Standard更是自打嘴巴...
Ok... 吐嘈完畢...
Bona好像被我說的一文不值.. 不過他在國產電料航買的到的喇叭線中算是還好的...
個人認為DC低價線設計作工上頗差... 到高價線又設計方向錯誤....
有點瞎子摸像學外國大廠學了個四不像的味道..(當然另個可能是為了避免找他代工的告
Axe沒碰過.. 別問我..(逃
在這裡要撇清一個觀念.. 多條未絕緣導體成一束時, 其特性將趨近於單蕊實心導體...
有了這個概念以後可能第一個問題就是... 那為什麼市面上賣的線材多為多蕊線?
其實同線徑多蕊線少數贏單蕊線的地方在於其相對柔軟的特性...
那為什麼我唸DC的線呢? 因為我認為他高階線有暴殄天物的味道..
Cardas/Kimber/AQ等多家線商在設計線材得到的結論都相近...
就是使用多種不同線徑的導線來走相同的訊號... 以得到較分散的線材共振點與較佳的頻率響應...
(至於用上了有大有小的線為什麼肌膚效應會減少就不多說了
DC高階線是用上了多種線徑..不過他在製作上將四種不同線徑的線個別集為相同大小的四股....
結論是還不如用上四股一樣的線成本會比較低吧..|||||||
實際上就是用了多蕊各自絕緣的李茲線.. 若走的是相同訊號其特性也是趨近一束導體...
理茲線絕對有他的好處... 不過若是那儀器測量一條多蕊里茲線他的高頻還是會走在外圍那那圈導體...
不過這時若將李茲線加以編織... 讓導體群輪流走在外圍便可以減少肌膚效應對單條導體中的訊號影響..
(應該說是平均化各導體中"被衰減"的高頻
那好像到後來結論似乎都是回到單蕊線上了?
其實也不然... 單蕊線有他的問題要解決...
第一個在於若是圓形導體的單蕊線.. 其共振點是固定的...
而這個問題也將與電容量隨著線身加長更加嚴重...
而就算用上了角線或薄膜式導線減少上面的問題..還是有一堆其他問題該解決...
(其他種類設計當然也有很多該解決的問題
線材另一項該看的是絕緣體...
每種絕緣體都會吸收一定量的電(絕緣體也較dielectric,是因為除了真空以外的絕緣體都會有電容效應
這個被吸收的電將會被重新釋放回導線中而改變原先的訊號...
而這個釋放回去的量和所影響頻率就是一各種絕緣而不同...
一搬來說鐵佛龍這種"好的絕緣體"釋放回能量的頻率在人耳不易注意的高頻..會增加些高頻..
而PVC是釋放回中低頻.. 可能會增加低頻量感與降低些解析力...
PE聽感上偏暗..會稍微的吃掉些高頻...
那喇叭線用上的尿素橡膠(PU)呢?
一搬高階線材在絕緣選用上多用含氟polymer(TFE/PTFE)/PE/PP...
鮮少看到用絕緣特性較差的PVC和PU...
線材最該談的是內導... 不過這方面牽扯到的東西極多&複雜...
這裡不詳說...
只要記住線材導通訊號用的不是電子的流動.. 而是磁場的變化...
這部分就講了一大部分了...
這樣說來好像電料航賣的低價喇叭線都沒啥可取的地方了!?
說導體純度好像哪家出品的都不一定可信...
就算是找名廠(Canare/Mogami/Kimber)低價線都說不定是仿的?
加上這些有名氣的廠線切售也都要點coco.. 不適合小氣一族(?)的人用...(逃
絕緣PVC/PU半斤八兩... 大多是連絞都沒絞的八字設計.. 所以設計上也沒啥可取的
加上多蕊喇叭線大多每股內的多蕊線絞線通常都沒絞緊..
有空氣在多蕊先間時會造成細導線與細導線之間的電"互相的跳來跳去".. 會造成不一定程度的失真...(多為相位
另一個沒絞緊時要面對的問題在於空氣極可能經由這些空細進入.. 造成氧化...(氧化銅可不是良導體XD
一經氧化不管原來是幾N銅就都沒意義了不是嗎?
我這裡要推薦使用的可能是各位到電料航買線時連一眼都看不上的東西...
我一開始進電料航買便宜喇叭線也是往一些看起來漂亮的台製切售喇叭線上看..
不過有時候請轉身往背後看看... 架上那一捆捆的便宜電線....
其中不乏太平洋電纜或是其他台灣名代工廠廠商生產的單蕊電線...
這種線聽起來凝聚力遠優於市售的各種便宜喇叭線...
在他的價位帶更是沒有對手...(真是便宜到不能再便宜了
目前接在我還在幫忙調教的一對亞瑟s520上是x日的1.6mm x 2的實心電線...
換上去後比原來用剩的Bona好聽多了...
解析度上升.. 低頻變的更結實... 但是聲音感覺比較硬一些...
不挑剔其實買x2的電線一聲道直接用上去就好了...
龜毛點可以買太平洋的單蕊自己編織... 兩股絞成一股就不錯了...
盡量不要用超過2mm線徑的單蕊線.. 單蕊喇叭線要注意肌膚效應可能造成的高頻衰減...
其實用公式算出的20khz的"肌膚"大概有.4mm厚...
若想要完全的解決肌膚效應的影響.. 導線直徑不該超過.8mm(20AWG)...
當然不是用的太粗電容量太大實際上喇叭線上聽起來都還好...
目前用的1.6mm直徑算圓面積出來大概是2mm^2... 比Bona來的小些...
高頻延伸好些是應該的... 不過單蕊線比較不能像設計過的多蕊線用上粗線徑...
經由分析判定電線可相等或優於低價喇叭線.. 實際實驗使用也相符...
以上ザエ...
附加:
salas兄我對不起你..
上次您私人訊息問的那些問題到現在都還沒答...
一方面是想寫成整篇的比較有看的價值...
另外是一直沒時間寫...
這篇請您將就看看吧..
<---------(不要命了..前鎮子還吃了尚大帥的翻譯工作|||||||||||XD